燃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处理工艺流程,锅炉废气处理工艺,燃煤污染物的控制工艺及原理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

一,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如工厂上脱硫工艺,减少粉尘排放等等;

二,采取集中供热等措施,节约能源的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三,多植树造林,改善下垫面,减少风吹尘;

四,鼓励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能源浪费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等的排放;

五,区域协同控制,大气污染不是一个城市的问题,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污染物会输送到其周边。

等等。

通常所说的大气污染源是指由人类活动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发生源。大气的人为污染源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方面:

1燃料燃烧: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过程是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重要发生源。煤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并含氢、氧、氮、硫及金属化合物。燃料燃烧时除产生大量烟尘外,在燃烧过程中还会形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及烟尘等物质。

2工业生产过程的排放:如石化企业排放硫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含重金属元素的烟尘;磷肥厂排放的氟化物等。其污染物组成与工业企业质密切相关。

3交通运输过程的排放:汽车、船舶、飞机等排放的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内燃机燃烧排放的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含氧有机化合物、硫氧化物和铅的化合物等物质。

4农业活动排放:田间施用农药时,一部分农药会以粉尘等颗粒物形式逸散到大气中,残留在作物体上或粘附在作物表面的仍可挥发到大气中。进入大气的农药可以被悬浮的颗粒物吸收,并随气流向各地输送,造成大气农药污染。此外还有秸秆焚烧等。

如何防治大气污染

一)大气污染源

大气污染源可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大类。自然污染源是由于自然原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而形成,人为污染源是由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形成。在人为污染源中,又可分为固定的(如烟囱、工业排气筒)和移动的(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两种。由于人为污染源普通和经常地存在,所以比起自然污染源来更为人们所密切关注。大气主要污染源有:

⑴工业企业工业企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大气卫生防护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由于工业企业的质、规模、工艺过程、原料和产品种类等不同,其对大气污染的程度也不同。

⑵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在居住区里,随着人口的集中,大量的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也需要耗用大量的煤炭,特别在冬季采暖时间,往往使受污染地区烟雾弥漫,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源。

⑶交通运输近几十年来,由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城市行驶的汽车日益增多,火车、轮船、飞机等客货运输频繁,这些又给城市增加了新的大气污染源。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汽车排出的废气。汽车污染大气的特点是排出的污染物距人们的呼吸带很近,能直接被人吸入。汽车内燃机排出的废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烃类(碳氢化合物)、铅化合物等。

(二)大气污染的危害与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与影响,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对的危害。受害有三条途径,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和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

③对物品的危害。如对纺织衣物、皮革、金属制品、建筑材料、文化艺术品等,造成化学损害和玷污损害。

④造成酸降雨,对农业、林业、淡水养殖业等产生不利影响。

⑤破坏高空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危害。

⑥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如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多会导致地球大气增暧,导致全球天气灾害增多,又如烟尘等气溶胶粒子增多,使大气混浊度增加,减弱太阳辐射,影响地球长波辐射,可能导致天气气候异常。

如何防治大气污染,减轻大气污染的危害与影响,构成了当今重大而紧迫的研究课题。

(三)大气污染的防治

防治大气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集体、、乃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可考虑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①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多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改革能源结构,用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烧煤前,行脱硫)、改进燃烧技术等均可减少排污量。另外,在污染物未进入大气之前,使用除尘消烟技术、冷凝技术、液体吸收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可减少进入大气的污染物数量。

②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气象条件不同,大气对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排入同样数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浓度便不同。对于风力大、通风好、湍流盛、对流强的地区和时段,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强,可接受较多厂矿企业地逆温的地区和时段,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弱,便不能接受较多的污染物,否则会造成严重大气污染。因此应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段进行排放量的有效控制。

③厂址选择、烟囱设计、城区与工业区规划等要合理,不要排放大户过渡集中,不要造成重复迭加污染,形成局地严重污染事件发生。

④绿化造林,使有更多植物吸收污染物,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如何治理大气污染

党的报告指出,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在环境保护领域,尤其是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科技创新无疑是精准治污的有力支撑。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提出了以下几条科技创新举措来治理大气污染:

二是推进减排工程。2005年开始,我国大规模推进减排工程建设。“十一五”时期把二氧化硫列为总量控制减排指标,“十二五”时期又把氮氧化物列入减排指标,这就从层面推进大量环保设施的建设。到2015年,我国燃煤脱硫机组装机容量占煤电总装机的99%,脱硝机组装机容量占火电总装机的92%,脱硫烧结机面积占烧结机的88%,脱硝水泥熟料产能占总产能的92%,脱硝平板玻璃生产线占总产能的57%。

三是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2015年开始,我国大规模推进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后,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限值分别比排放标准降低83%、50%和67%,达到天然气电厂排放水平。目前,全国50%以上机组完成改造,我国建成了全球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体系。

四是推进采暖系统煤改清洁能源。发改、能源、环保、住建、财政等多部门共同推动北方地区清洁采暖工作,“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我国的污染物排放,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空气污染主要来自燃煤、烧秸秆,这实际是历史延续下来的落后的生活方式造成的。通过改善空气质量、改善历史下来的能源结构,可以使上亿的农村人口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促进农村的能源革命。在治理大气污染的过程中,使人民生活水平实现跨越式改善,这是一个历史的变革。

五是建立重污染天气应对技术体系。我国建立了预测预报—决策会商—预警发布—应急响应—跟踪评估—预案修订等全流程的重污染天气应对技术体系,在秋冬季重污染应对中有效降低了污染峰值浓度。今年10月~12月,京津冀地区一共出现了8次重污染过程,每次都提前预报,提前采取行动。这是系统的、层面的科学技术支撑,有力提升了重污染应急能力。

六是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联合攻关。我国利用两年半左右时间,集中科研团队,构建立体观测、实验室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综合研究系统,识别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来源和主要成因,回应社会关切,建成综合科学决策支持系统,支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过去,针对电力行业的环保措施比较多,现在对一些非电力行业,如钢铁、水泥、玻璃、化工等行业都要推进污染减排技术创新。当前,我国对大气污染治理的科技支撑力度比任何时候都大。例如,自然科学基金设立了一个联合的重大研究计划,提供4亿元研究大气污染成因和对的影响。“十三五”期间,科技部推出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专项,以24.76亿元的巨资推动治理技术、监测、影响、监管措施等方面的研究。今年还启动了总理基金项目,推动大气重污染的成因与治理的科技攻关。

关键词: